以兩條腿邁步前進為常態(tài),在哺乳動物中就只有人類和大穿山甲,袋鼠是雙足跳躍。鳥類雖然也是雙足行走,但它們是獸腳恐龍的一個總科,因為所有的恐龍都來自二足行走的祖先??铸埿晤愐阎罟爬系某蓡T是阿希利龍,它們生活在2.45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,體長1到3米,二足行走。
三疊紀的恐龍發(fā)展出了兩個主要的類群:蜥臀類和鳥臀類。
蜥臀類分為兩支:一支是獸腳亞目,包括暴龍和鳥類為代表的二足食肉恐龍;另一支是蜥腳亞目,最早的樣子如濫食龍,不但二足行走,而且很能吃肉,但它們在三疊紀的茂盛森林中轉向了食素。
鳥臀類也包括兩支,一支是角足龍類,一支是裝甲龍類。
角足龍類中的腫頭龍類和鳥腳龍類一直保持著二足行走的步態(tài),至少在奔跑時保留了二足步態(tài)。早白堊紀的鸚鵡嘴龍科是一群完全二足行走的小型恐龍,能相當靈活地奔跑。比它們更進化的是早白堊紀的原角龍科和晚白堊紀的纖角龍科,它們體重已經逼近200公斤,雖然后腿仍比前腿發(fā)達很多,但大多時候已經四足行走。
晚白堊紀的角龍科,出現了各種體重可達5噸以上的大型角龍,它們華麗的頭飾讓頭部非常沉重,因此前后腿差不多長,是一般人心目中最典型的四足行走恐龍。
裝甲龍類包括甲龍和劍龍兩個著名的類群,早侏羅紀的小盾龍,代表了它們的共同祖先——背部鱗甲增厚的小型二足恐龍。后來它們的鱗甲越來越發(fā)達,一派繼續(xù)覆蓋整個背部,并加強兩側,成為甲龍下目;另一派夸張地加強脊部,發(fā)展成為劍龍下目。結果都使身體變得非常沉重,失去二足行走的能力。
所以在恐龍身上,總的來說,二足行走的步態(tài)更加敏捷活躍,只有一部分體重巨大或者裝甲厚重的恐龍次生地喪失了這一性狀。
這不僅是恐龍的選擇,幾乎是所有陸生四足動物的選擇:當需要速度的時候,就站起來,邁開大步向前沖。而恐龍的特殊之處在于,它們的祖先在三疊紀就適應了運動活躍的生態(tài)位,出現了四肢直立向下的解剖結構,并且有大量的肌肉附著在尾部,使尾部粗壯有力能平衡運動,這樣一來,它們就可以將二足行走作為常態(tài),并因此在侏羅紀迅速崛起,支配了陸地。
© 2018-2024 自貢市源中圓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:蜀ICP備18023866號-1 技術支持:四川百信智創(chuàng)科技有限公司
川公網安備51030002000230號